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组构对糜棱岩流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贵石耀霖周永胜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糜棱岩 ; 流变行为 ; 组构结构 ; 变形机理
  • 作者单位:刘贵,石耀霖(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9)周永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H;P58
摘要
为了研究组构对岩石流变的影响,本文在温度为600℃-890℃,压力1200MPa条件下,分别开展了压缩方向垂直糜棱岩面理(以下简称为PER)和平行糜棱岩面理(以下简称为PAR)的半脆性-塑性流变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600℃条件下,样品为半脆性破裂,其压缩方向垂直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与平行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之比(σper/σpar)为0.9-1.1,表明样品在两个方向的强度接近。但在700-890℃条件下,样品为塑性流变,垂直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与平行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之比(σper/σpar)在1.2-1.4之问,垂直于面理方向(PER)的样品强度显著高于平行于面理方向(PAR)的样品强度。微观结构和EBSD分析表明,压缩方向垂直面理(PER)的样品,在实验变形过程形成新的变形条带,把原有的面理破坏;压缩方向平行面理(PAR)的样品,在实验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变形带主体继承了原有组构,但局部形成新的变形带,后期变形对原有组构的继承与改造作用共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