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加速形变与芦山地震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闻学泽杜方张晶闫伟龙锋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震学 ; 加速形变 ; 构造演化 ; 动力学
  • 作者单位:闻学泽(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 100036;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杜方,龙锋(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张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 100036)闫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12;K87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2008年汶川Ms8.0地震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在构造动力学上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在横跨龙门山断裂带不同段落地区的GPS速度场和水准测量获得的垂直形变资料;在集成已有的地质与活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地震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汶川地震的地表同震和震后位移观测、以及跨断层形变测量和连续GPS观测等多种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建立起龙门山断裂带两侧以及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震区及其附近的3D构造动力学模型.根据这两种模型,研究了从汶川地震前后至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不同段落两侧的巴颜喀拉块体与四川盆地的相对运动,以及由这种运动引起的形变及其状态的变化,并由此分析了芦山Ms7.0地震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进而初步解释了芦山地震之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邻近地区出现的部分观测异常现象.研究主要表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汉川MS8.0地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调整性运动,已造成巴颜喀拉块体东段出现了显著的加速SE-E向水平运动,并引起汉川地震时未破裂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十分明显的加速挤压一缩短与右旋剪切变形;其中,横向的水平挤压一缩短速率由汉川地震前的1.5-2.0mm/a增加到汉川地震后、芦山地震前的10-12mm/a,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正是在这样的加速变形与应变积累背景下发生的。根据所建的模型,由汉川地震引起的巴颜喀拉块体东段的显著加速运动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附近地区的明显加速变形作用,还可以初步解释芦山地震之前在震区及其周缘出现的流动重力、跨断层形变、流体、地震学以及地震活动性等学科的部分观测异常现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