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位错丛集及其古地震意义--以海原断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任治坤张竹琪陈涛闫首良张培震尹金辉郑文俊张会平李传友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震地质 ; 同震位错量 ; 激光雷达技术 ; 活动断裂
  • 作者单位:任治坤,张竹琪,张培震,尹金辉,郑文俊,张会平,李传友(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陈涛(中国地震局地壳工程中心 北京 100036)闫首良(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N3;TG4
摘要
本文研究表明基于LiDAR数据的位错测量结果可以与古地震研究结果相吻合,其30m内的位错分布频率峰值个数与逐次限定法所得古地震期次相一致,其中西段S3段落上表现为4期位错,S4段表现为5期事件,中段S5与S6段落上均表现为5期事件,并且位错量均表现为5m的倍数关系。由于最近一次事件为1920年海原M8.5地震,同时破裂西段与中段,由此推断后面4期事件可能与1920年地震规模相当,但是根据前人古地震研究结果可知,西段与中段破裂历史存在差异,即并非全部破裂事件均同时破裂了西段与中段。据此推断西段的4期事件破裂应该向西破裂了老虎山-毛毛山的部分段落或者全部,中段的其他4期事件则应该向东破裂了东端的部分段落或者全部。由此可知,海原断裂带上强震破裂特征要更加复杂,可能不仅仅是基于前人研究所得的单段破裂、双段破裂以及全段破裂,可能与海原断裂西端的老虎山-毛毛山,东端的六盘山断裂存在交义破裂的情况。虽然前人在六盘山断裂带古地震研究并未发现年轻的古地震事件,仅仅发现了老于6000的古地震事件,本文位错测量与前人古地震研究发现的中段的年轻地震事件向东的破裂延伸是否沿断裂走向继续向东,并未向南跃迁到六盘山断裂上,该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在考虑海原断裂带强震破裂模式的时候要将海原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能仅仅将狭义海原断裂带单独考虑。本文研究表明基于LiDAR数据的位错测量结合前人古地震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断裂破裂特征与历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