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包裹体微束荧光光谱技术在塔北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方欣欣姜华刘伟张永超
  • 会议时间:2011-06-01
  • 关键词:碳酸盐岩 ; 石油包裹体 ; 微束荧光光谱 ; 油气成藏
  • 作者单位:方欣欣,姜华(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永超(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 母体文献: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有机包裹体特别是石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是鉴定有机包裹体和指示油气成熟度的有效手段。基于石油的荧光性,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石油包裹体的荧光光谱进行定量化描述,利用其主峰波长(λmax)、荧光强度及红绿商等属性参数,开展油气充注期次的判识。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塔北隆起鹰山组——间房组38个样本的石油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样品中检测到黄绿色荧光、绿色荧光和蓝白色荧光三种石油包裹体。综合地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主峰波长、荧光强度、红绿商以及石油包裹体同生的盐水包裹体温度等参数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中的原油至少经历了来源于两个不同烃源的三期油气充注,具有多源多期充注的成藏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