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兴安岭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地处内蒙东南部,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部位,是古亚洲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叠加转换部位。由于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特征的岩浆岩组合及相应的锡多金属矿床。本文运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相互联系的思路,选取矿带两南端的黄岗铁锡多金属矽卡岩矿、中段的道伦达坝铜钨锡多金属矿、北东端的浩布高铅锌锡铜矽卡岩矿作为典型矿床进行剖析,探讨区域成岩成矿控制因素及形成规律。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黄岗铁锡多金属矿属矽卡岩矿床,矽卡岩化作用早期高温条件下,超临界流体交代作用明显,晚期温度较低,以水为主的热液作用明显。铁主要来源于地层,锡具有深源和围岩地层源的双源性,深部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成岩年代为140.35±0.27 Ma~142.25±0.37 Ma,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岩体、矽卡岩(矿体)为同一岩浆-围岩系统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2.道伦达坝铜钨锡多金属矿属高温热液矿床,Ⅰ到Ⅲ阶段成矿温度区间分别为:388℃~略大于500℃、302℃~463℃、179℃~359℃。钨、锡矿化主要发生在Ⅱ阶段、铜矿化主要发生在Ⅲ阶段。成矿流体最初为CH4-CO2-H2O-NaCl体系,随着温压的降低,CO2逐渐减少,Ⅲ阶段CO2、CH4大量逸失,成矿流体转变为H2O-NaCl体系。各阶段盐度分布范围较宽,但从早到晚仍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钨、锡的矿化机制是流体的临界分离;铜的矿化机为CH4、CO2的逃逸和大气降水的混入。区内前进场岩体为S型花岗岩,成岩年代278±4 Ma。 3.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矿床/点的成矿年代集中于132~148Ma,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年代集中于118~171Ma,其中与Pb-Zn-Sn有关的岩体时代略早于与Fe-Sn有关的岩体,印支期、华力西期岩体与成矿无关或尚不明确成岩成矿关系。目前构成工业矿床的主要为矽卡岩型,热液型也较有前景;矿带总体呈北东成列、东西成行、行列交汇成群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区域构造格架吻合;西南端以铁锡多金属矿为主,过渡到北东端以铅锌锡多金属矿为主,银和铜的分布无明显规律。区内侵入岩属钙碱性岩石,华力西期及印支期花岗岩多为S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均为A型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反映本区花岗岩物源较深,与下地壳-上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多早.似层状产于岩体和二叠系地层接触部位,热液型矿床矿体多呈脉状产于围岩地层中,并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二叠系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为区内成矿作用准备了充足的成矿物质,是重要的矿源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