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功勋》告诉我们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1-10-15

《功勋》告诉我们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
庆祝建党百年展播电视剧是怎样燃爆荧屏的

 

电视剧《功勋 ·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照(资料图片)

“ 如果不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有多重,那就来追这部剧感受一下吧。 ” 电视剧《功勋》播出后,这是一位年轻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

据 “ 中国视听大数据 ” ( CVB )统计,电视剧《功勋》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播出第二周,吸引超五成( 56.411% )新观众,回看用户规模稳列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一,较上一周上涨 32.9% ,四频道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 0.917% ,收视吸引力强。

至 10 月 13 日, “ 电视剧功勋 ” 微博话题阅读量 5.4 亿,豆瓣评分高达 9.1 分。在保持豆瓣口碑评分稳居首位的同时,热度持续攀升,目前已升至国内影视作品电视剧榜首位。

总导演:

我真真切切被功勋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功勋》是一部单元剧,由 8 个故事 “ 拼盘式 ” 组成,无论制作还是宣传,难度都极大,做不好就容易 “ 四不像 ” 或者 “ 虎头蛇尾 ” 。

但是,《功勋》硬是凭借着高口碑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第一批 “ 共和国勋章 ” 颁发之后不到一个月,电视剧《功勋》的筹备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广电总局的同志找到郑晓龙,希望他能接下这个任务,郑晓龙心里打鼓,就没当场答应。

郑晓龙是谁?他曾长期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负责人,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都看过或知道他的作品。 1993 年的《北京人在纽约》,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在随后的从艺生涯中,他的作品《金婚》《甄嬛传》《红高粱》和《芈月传》等都是观众认知度极高的佳作。

“ 我了解到,总局领导找我做导演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我拍的片子老百姓比较爱看,收视率高。于是,我就想着,那这回我就把 ‘ 自上而下 ’ 和 ‘ 自下而上 ’ 两者结合一下。我把一摞功勋人物的材料抱回了家。只有做足了功课,我才知道能不能拍,怎么拍才好看。这一看,我就扎进去了。 ”

原来,这些人的事迹如此吸引人,他们不仅有伟大的事迹,还有着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比如申纪兰,都知道她连任 13 届全国人大代表,但郑晓龙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男女 “ 同工同酬 ” 是她提出来的,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越看越入迷,我真真切切被这些人的故事感动了。 ”

大概又过了二十天左右,广电总局的同志又跟郑晓龙聊起《功勋》的创作,他就开始讲这部剧应该怎么拍:这些人为什么能成为功勋,最闪光的地方在哪里,我们要将他们的人生际遇和人生境界表达出来。

“ 越聊越兴奋,越聊越深入。他们一听,你功课做得这么细致,那肯定得你来当总导演啊。就这么着,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

抗美援朝:

李延年最大的高光时刻

“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对它第一单元的第一观影感受就是 ‘ 上瘾! ’ ,直接一口气刷了 6 集,将其全部看完,然后 …… 我又回去重看了一遍,给自己解馋。 ” 一位观众看完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激动不已。甚至有人评价这一单元 “ 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电视剧领域里又一新的高度标杆 ” 。

据了解,《能文能武李延年》最初是从解放战争开始写的,讲述李延年如何成长为一个勇敢的解放军战士,然后又写他参与湘西剿匪,最后才是抗美援朝。但是,李延年最大的高光时刻其实就是在朝鲜战场的 346.6 高地上。正是那一仗,让他成为了活着的国家一级战斗英雄。

所以剧组认为,时长有限,前期的情节可以全部砍掉,单把抗美援朝的故事讲透了就好。

不光是这样,剧组还得给观众说明白,李延年有什么与众不同。他是指导员,是政工干部,但能文能武,他不是过往战争剧里那些总给战士提枪换鞋的政工干部,而是能在各个方面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指导员。

比如,剧组设计了一句在剧中堪称经典的台词:信任也是战斗力。

《能文能武李延年》导演毛卫宁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而且与黄继光是同乡、曾同在一个新兵连,他多次和毛卫宁讲述自己与黄继光抗美援朝的故事。这让毛卫宁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深刻的理解。

领受任务后, 2019 年,毛卫宁前往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见到了 91 岁的李延年。

英雄就是英雄,李延年和毛卫宁聊了三四个小时还不觉得累。这让毛卫宁大受触动: “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李延年同志是战斗英雄里职位最小的,他其实是众多为战争作出贡献的普通战士的代表。他其实是做了每一个英雄都做到的事情。 ” 毛卫宁捕捉到了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李延年对那些牺牲老战友们的怀念。

这个要素在剧中转化为一本 “ 战场日志 ” ,剧中李延年反复强调: “ 要记下每一位战士的付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

也正是这本 “ 战场日志 ” ,在荧屏上再现了志愿军的鲜活群像,让我们看见了 70 多年前浴血奋战的年轻身影。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延年的饰演者王雷,感觉他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据了解,拍摄时,他和每一位演员一起吃一起喝,在战壕里工作或者休息,认真揣摩当时的每一处情境和细节。在他的理解中,枪声一响,我们的每一位战士都是为国家不惧牺牲,李延年则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 “ 他的这种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能够把大家的热血,把大家的精气神拧在一起。这是他不一样的地方。 ”

《屠呦呦的礼物》:

拍出科学家的风采

《屠呦呦的礼物》,则是由郑晓龙执导的单元,而且是他和妻子王小平合作拍摄。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王小平生长在一个科学家的家庭中,父亲研究的是自动化遥控,母亲研究生物化学。母亲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正是屠呦呦 “523 工程 ” 的协作研究单位,她生前一直希望他们能拍一部关于科学家的作品: “ 你写过那么多人物,为什么不写写科学家? ”

为了却母亲生前的心愿,郑晓龙与王小平决定拍摄屠呦呦单元。

在创作中,他们发现这个人物十分有特点,是一个非常极致的人物。比如,她做事特别专注。 “ 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你俩是同事,在路上见到之后跟她打招呼,她都不会理你的。不是因为高冷,而是她没看见。就算你住在她对门好多年,想让她认识你也很难。她有一个自成一方的小世界,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专注,才让她发现了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

这让他们感觉屠呦呦和自己身边的科学家很像,一下子就拉近了心灵距离。他们去采访屠呦呦的同事,让大家说一下屠呦呦的爱好,所有人的回答都是: “ 她喜欢做实验! ”

在创作中,大到建筑物上贴的大标语、语录牌、公共汽车,小到幼儿园里的教具和小人书,剧组都要还原出当年的样子。

为了拍一场做实验的戏,郑晓龙和王小平反复向专家确认, “ 酒精灯放得对不对?试管和量杯摆放有误吗?实验器材哪个放前哪个放后?包括显微镜,更新换代很多年,剧组最后借来的对吗? ” 郑晓龙和王小平几乎把脸贴在监视器上,寻找每一个可能出错的细节。

正因为如此,《功勋》成功地在青年群体中破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制作团队:

这部剧一定要说清楚他们为什么是功勋

在分组导演的选择上,广电总局推荐了一部分,郑晓龙推荐了一部分,整体而言覆盖了多个年龄层,同时有男有女,再由导演们出马,各自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编剧。

演员的挑选也格外慎重。广电总局提出了四条标准:德艺双馨、形神兼备、演技高超、功勋本人同意。

事实上,八位功勋在演员的问题上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结,反倒是编剧的采访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功勋们年纪都挺大了,几乎都在 90 岁以上,他们的精力不足以应对长时间的采访,而且通常很少谈到自己的事迹,总是强调别人的功劳。

几乎每个组都遇到了这个现象:功勋们都希望主创不要光写他们,而要把集体写进去。导演和编剧为了获得一手资料,下了好一番功夫。

在创作过程中,整个剧组达成共识:这部剧一定要说清楚的是,他们为什么是功勋。首批 “ 共和国勋章 ” 颁给了这八个人,那么这部剧就必须给观众讲清楚,他们的勋章是怎么来的。

同时,要全部采用现实主义的拍法,按照真实的生活逻辑创作。真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特点,拒绝伪激情、伪崇高、伪忠诚。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片头,可以说是王炸一样的效果。因为,现在看电视剧,很少有人看片头,一般都是自动跳过,但是《功勋》的片头很不一样,令人始料未及:

利用技术特效,让演员迈着从容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走着走着,逐渐变成了功勋英雄现实中的容颜。

对此,总导演郑晓龙说: “ 演员从远处向镜头走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变老,最终成为真实功勋的模样,这个片头创意早就有了。 ”

接下来,他们找到特效公司 —— 要通过特效公司的 “ 换脸术 ” 实现演员与功勋之间的头像转化。

剧组把八位演员召集到北京,把每个人走过来的镜头都拍好,并开始进行三维扫描。但这时最大的问题来了,功勋人物们不可能来走一遍并进行三维扫描。

怎么办呢?只能用照片了。一开始让家属拿照片,后来发现都不能用,因为清晰度不够。最后用的是给他们颁发奖章时的照片。有了图片后再开始给每个人建模,特效公司照着一点点抠,从头发到面部纹理,每个细节都要到位。

光这个工作就用了小半年。

所以播出后,片头竟然获得了令人惊奇的效果。有的观众为此把片头接连看了好几遍,就是想看看这几位演员是如何完成变脸的。

这部剧自开播伊始,就取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新媒体平台报道、短视频和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 全民致敬功勋 ” 、 “ 看功勋学功勋敬功勋 ” 、 “ 张富清一条裤子穿 30 年 ” 等 16 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广大网民在相关话题下纷纷表达观剧感受的同时,更表示被功勋们的精神力量和高尚品格所感动。

网友评价: “ 每个场面都很燃,每个故事都很精彩。 ”“ 如果不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含金量有多重,那就来追这部剧感受一下吧。 ” 也有网友对剧中的故事意犹未尽: “ 这部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功勋事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奉献一生的功勋精神,这样的电视剧应该多拍。 ” (穆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