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滞留聚集机理及资源潜力探讨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邱振 ; 卢斌 ; 施振生 ; 董大忠 ; 王红岩 ; 周杰 ; 陶辉飞 ; 郑民 ; 吴晓智 ; 郭和坤
  • 文献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 关键词:页岩油 ; 资源潜力 ; 滞留聚集 ; 烃源岩 ; 芦草沟组 ; 吉木萨尔凹陷
  • 发表时间:2016-10-10
  • 年:2016
  • 期:10
  • 页码:1817-1827+1847
  • 分类:油气田(藏)地质
  • 来源库:中文
  • 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3CB228000;2014CB23900); 中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10010103)联合资助
摘要
近些年来,北美地区海相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及致密油、页岩油的勘探突破,带动了全球在烃源岩层内寻找油气的热潮。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显示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基于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地球化学(TOC、R_O、Rock-Eval等测定)、XRD、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数据及资料,研究表明:1芦草沟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2页岩油储集空间类型为微裂缝和基质孔隙两大类,前者以纹层理(缝)为主,后者以粒间溶孔为主,大小一般为100~1 000nm。其中纳米级孔喉占孔喉总体约98%,是页岩油储集空间的主体。依据芦草沟组页岩油含量(S1)与TOC、R_O关系及页岩油(即滞留烃量)富集因素分析,综合研究认为芦草沟组中R_O值为0.7%~1.0%、TOC≥2.0%的烃源岩段是寻找页岩油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整体上具有"有机质大量吸附,纳米级孔喉大量聚集,微裂缝(纹层缝)有效汇聚"滞留聚集特征。基于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核磁共振等实验结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初步估算凹陷内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约为25.5×108t,(理论)可采资源量约为4.16×10~8t,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0.40×10~8t,其富集中心位于吉30井、吉174井、吉251井、吉32井等附近。这些认识对该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