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及分析
详细信息    :| 推荐本文 |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样,基质孔隙度普遍偏低,储层缝洞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结构及物性是储层和含油气评价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的特征,针对四川盆地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二叠系茅口组致密石灰岩两类碳酸盐岩岩心等共计45块柱塞样品开展了常规孔渗、岩电实验、核磁共振等测量,从多角度分析了岩心样品的孔隙类型及在储层中的孔隙结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整体岩心核磁T2谱呈现明显的单峰、双峰、三峰特征,表明岩心存在三重孔隙介质(基质孔隙、裂缝、溶蚀孔洞),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整体物性较差。致密石灰岩核磁共振测量表明,T2谱呈现显著的双峰形态,储集空间为基质晶间孔及溶蚀孔,且不同岩心T2谱左边峰值基本稳定0.1ms左右,表明孔隙尺寸比雷口坡组白云岩小。采用SDR模型反演的核磁共振渗透率与气测法测量的渗透率最大绝对误差为0.31mD,一致性较好。同时,核磁共振测量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泥质含量,泥质含量较高的岩心,核磁共振T2谱前端信号很强,分布宽度也较大,而且核磁共振孔隙度通常大于气测孔隙度。文章所提供的实验测量及分析方法对于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具有普遍适用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