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陨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的化学分离纯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卢仁;林杨挺;欧阳自远;李春来;周卫健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陨石;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10Be26Al;化学分离纯化;居地年龄
  • 起始页:149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10
  • 刊名:地球化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涂光炽
  • 卷:3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70.6208-2
  • 核心期刊:中国科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 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