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土塬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张普;刘卫国;周卫健;武振坤;宋少华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竖井剖面;天然露头剖面;黄土-古土壤;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
  • 起始页:423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4052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3012)
  • 刊名:地球化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涂光炽
  • 卷:37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70.6208-2
  • 核心期刊:中国科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西峰和洛川塬面中心地区,分别开挖一个竖井获得Lα以来连续黄土-古土壤沉积 序列的剖面,并对剖面样品的总有机碳、无机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土-古土壤的有机质碳 同位素变化与前人对天然剖面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注意到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δ13Corg与无机碳酸盐δ13Ccarb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统计学分析意义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峰塬和洛川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5和r=0.314,α<0.01,该结果与以往对黄土高原塬面边缘天然露头剖面获得有机碳与总碳酸盐碳同位素呈反相关趋势的结论不一致。对于这种现象的初步解释可能是:(1)来自后期的改造作用:由于黄土沟谷出露的天然剖面多发生在雨水冲刷黄土塬面所切割形成的沟谷两侧,这样天然剖面处于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其表层至某一深度 受外界水热环境和气体交换影响黄土中的无机碳酸盐;(2)同时黄土.古土壤竖井剖面也可能受土壤CO2分压的影响造成土壤次生碳酸盐的形成而导致同位素变化趋势的复杂性;(3)采样点区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深入研究不同一地区塬面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并与相应地区的天然剖面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所记录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历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