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一个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环流模式的初步结果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莫慧尔;俞永强;刘海龙;林鹏飞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北赤道流分叉;吕宋海峡流量;平均态;年际变化;高分辨率模式
  • 起始页:56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2-YW-2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5049)
  •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编:张偲
  •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 邮编:510301
  • 电子信箱:jto@scsio.ac.cn
  • 网址:http://jto@scsio.ac.cn;http://www.jto.ac.cn
  • 卷:28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26.06 842
摘要
利用LASG/IAP发展的一个0.25°×0.25°高分辨率太平洋-印度洋海盆环流模式初步分析了模式在太平洋区域的模拟结果,并与海洋同化资料的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作比较,检验此模式对该区域平均气候态、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海表温度(SST)分布、赤道温跃层和纬向流结构、赤道流系分布形态、海表高度以及正压流函数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显著的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模拟等方面与Simple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2.0.2版本结果相近。此外,模式模拟北赤道流(NEC)分叉点位置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以及吕宋海峡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年际尺度上,NEC分叉点位置和吕宋海峡流量与ENSO密切相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