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勇;周荣军;Alexander L;DENSMORE;闫亮;Nicholas RICHARDSON4; 董顺利;Michael A.ELLIS;张毅;何玉林;陈浩;乔宝成;马博琳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3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映秀-北川断裂;走滑-逆冲作用;龙门山
  • 起始页:1688
  • 总页数:19
  • 经费资助: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803013,40372084 ,40841010)、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项目和中石化前瞻性项目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2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本文以地表破裂为切入点,在映秀-北川断裂的关键部位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貌测量,标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垂向断距和水平断距,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190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m,平均水平断距为3.1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0.1m,水平断错为6.8±0.2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一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基于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我们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