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兴安岭东南端晚石炭世大岭环斑花岗岩成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韩振哲;赵海玲;郎海涛;王先德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量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 出生年:1965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MME包体;岩浆混合成因;小兴安岭东南端
  • 起始页:399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88)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卷:3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的鹤岗—伊春市交界处大岭一带的晚石炭世弱片麻状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环斑结构长石,多以呈自形宽板状或宽板柱状的碱性长石内核和斜长石外薄壳组成,少量为不发育斜长石外壳的卵球状、球状,大小为1.5~3.5cm,其特征与典型的环斑结构在岩相学上是相同的。另外岩体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与环斑钾长石在时空上紧密相伴;包体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含寄主岩的钾长石、石英巨晶;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与寄主岩常呈明显的接触关系,有时呈过渡状、雾迷状;以上充分说明了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MME)。通过对岩体地质、环斑结构钾长石似斑晶、暗色徽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特征及岩体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岭环斑花岗岩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产于造山环境,其形成时代、产出构造背景均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