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邵飞;陈晓明;徐恒力;唐湘生;邹茂卿;胡茂梅;何晓梅
  • 单位1:核工业270研究所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级高工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区域成矿物质时空分布;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铀源;相山矿田
  • 起始页:3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一五”生产中科研项目
  • 刊名: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8
  •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 主编:王勇
  •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
  • 邮编:344000
  • 电子信箱:ecutxb@263.net
  • 卷:3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6 845
  • 数据库收录:《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收录期刊;INISATOMINDEX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地质文摘》核心期刊
摘要
铀源分析是铀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区域铀丰度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成矿物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空演化,结合相山矿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矿田铀源分析的指示,认为下寒武统地层为区域铀源层,相山火山盆地是区域成矿物质的“汇”区,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的载体,即岩浆作用实现了铀从“源”到汇”之间的物质转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铀向气液转移,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期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也促使了基底片岩、流纹英安岩中的部分铀进入成矿溶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