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煤燃烧过程中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固氟实验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齐庆杰;于贵生;张慧;刘建忠;岑可法
  • 单位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煤燃烧;燃烧实验;碱土金属化合物;固氟剂
  • 起始页:801
  • 总页数:3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603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035555);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资助项目(RC-04-04)
  • 刊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编:邵良杉
  •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
  • 邮编:123000
  • 卷:25
  • 期:6
  • 期刊索取号:P720.66 573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科学》(CSA:MS)收录源期刊;荷兰《BibliographicDatabases》收录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固体与超导(CSA:SSSA》收录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为了开发高效燃烧固氟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碱土金属化合物的燃烧固氟效果。结果表明:ⅡA族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对煤中氟的析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定作用,且随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化合物的固氟效果越好。根据廉价易得、广泛可取的原则,吸收剂的选取以钙基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最为合适。燃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钙基吸收剂固氟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燃烧固氟实际中,应针对不同燃烧方式选用相应类型的钙基固氟剂或开发耐高温固氟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