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降凝剂对原油蜡晶形态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张金俊;王兰芳;张鑫;关建宁;姚成
  • 单位1: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降凝剂;原油蜡晶
  • 起始页:302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BSCX200813)。
  • 刊名:石油化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0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
  • 主编:乔金樑
  • 地址:北京1442信箱
  • 邮编:100013
  • 电子信箱:syhg@brici.ac.cn
  • 网址:http://syhg.chinajournal.net.cn;http://syhg.periodicals.net.cn
  • 卷:39
  • 期:3
  • 期刊索取号:P873.06 141-1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第一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用偏光显微镜(PLM)观察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一顺丁烯二酸酐一醋酸乙烯酯一苯乙烯(OMVS)降凝剂添加量对原油蜡晶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OMVS降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蜡晶由不规则的棒状和片状逐渐变为粒径小、分散均匀的近似球状的蜡晶;PLM表征结果显示,加入OMVS降凝剂的非洲原油和国产原油的蜡晶颗粒数均由不到100个增至大于1300个和1700个,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表面积较大(非洲原油150~250µm2和国产原油100~200µm2)的蜡晶个数由超过60%降至1%以内,表面积较小(5-50μm2)的蜡晶个数由不到10%增至90%以上。通过指数回归可确定OMVS降凝剂添加量一蜡晶平均表面积-降凝幅度的内在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