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柳江人身体大小和形状——体重、身体比例及相对脑量的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刘武;吴秀杰;李海军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柳江;人类演化;身体大小;身体比例;相对脑量
  • 起始页:295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M-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16,40772018)
  • 刊名:人类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办单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主编:吴新智
  •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 邮编:100044
  • 电子信箱:acta_as@ivpp.ac.cn
  • 卷:26
  • 期:04
  • 期刊索取号:P590.66105
  • 核心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
摘要
发现于广西柳江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除1具完整的头骨外,还包含有右侧髋骨、骶骨、两段股骨及若干件椎骨。根据各方面的特征分析,初步认定这些化石属于同一个体。这一有利条件为我们比较准确地获取与该个体身体大小和形状有关的指标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柳江人头骨及复原骨盆的测量,计算了柳江人的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相对脑量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江人的身体大小和形状。本研究发现:柳江人化石所代表的个体具有适应温暖气候环境的纤细型身体比例,代表相对脑量的EQ指数5.602大于金牛山、山顶洞等中国更新世中、晚期化石人类,而与包括港川人在内的更新世末期及现代人类的EQ指数接近。柳江人体重52.0kg小于金牛山、山顶洞、尼安德特人等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化石人类,而与港川、非洲的KNM-ER3883、KNM-ER3733等生活在温暖环境的古人类接近。作者认为这些发现除说明柳江人生活的气候环境外,还提示柳江人身体大小、比例及相对脑量与更新世末期及现代人类接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