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藏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的富S、高氧化性含矿岩浆——来自岩浆成因硬石膏的证据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肖波;秦克章;李光明;李金祥;夏代祥;陈雷;赵俊兴
  • 单位1: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3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浆硬石膏;磷灰石;富S岩浆;氧逸度;驱龙Cu-Mo矿床;冈底斯;西藏
  • 起始页:1860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2066);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编号2002CB412605);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01A04)联合资助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3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巨型斑岩Cu-Mo矿床以发育大量的硬石膏为特征。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发现:驱龙矿床不仅发育热液脉状的硬石膏,含矿斑岩中还产出岩浆成因硬石膏,这在国内系首次报道。观察表明,在岩浆演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浆硬石膏以矿物包体的形式产于斜长石、石英中;在主成矿期的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中,岩浆硬石膏以矿物包体产于斜长石斑晶中,局部以斑晶形式产出,并伴有富S的磷灰石(SO3含量为0.11%~0.44%)、磁铁矿发育。后期热液活动也形成了大量的硬石膏±石英+硫化物脉,是矿区主要的矿化类型之一。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后期的热液硬石膏与岩浆硬石膏相比,在微量成分上明显富集Sr(分别为0.24%和0.03%),可能是由于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Sr的不相容性或者/以及粘土化蚀变造成的。岩浆硬石膏以及与之共生的富S磷灰石的出现,明确指示驱龙矿床成矿岩浆具有富S、高氧逸度的特征;同时也为研究S在斑岩型矿床岩浆演化过程中的状态、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