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草原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台培东;孙铁珩;贾宏宇;李培军;李文杰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露天矿;排土场;复垦;沙棘
  • 起始页:90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6-920-13-03-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KZCX2-SW-416,ZCX2-401)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邵明安
  • 地址:《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
  • 邮编:712100
  • 电子信箱:journal@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iswc.ac.cn
  • 卷:16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为《ChinaInfo数据库》全文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露天矿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导致周边土壤盐渍化和草场退化,是草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重点。因随机排土,大部分排土场的表层土壤为深层绿色泥岩土,不适于植物生长,治理难度很大。风蚀作用是限制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一定密度的人工灌丛可以减轻排土场平台的风蚀强度,形成地表凋落物覆盖层,改良土壤,加速植被的恢复。沙棘是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理想的复垦植物,可以在短时期内形成郁闭的人工沙棘灌丛,土壤培肥和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并明显减缓坡下草场盐渍化程度。因此,以沙棘为主的人工灌丛,应该成为草原露天矿排土场环境整治的主要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