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依据孢粉记录初探青海湟水流域二级阶地的成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苗运法;方小敏;戴霜;刘维明;杨美临;陈传飞
  • 单位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青海;湟水流域;二级阶地;孢粉记录;阶地成因
  • 起始页:1697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334038、40571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主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04)、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编号:306016)和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第一课题(编号:2005CB422001)联合资助
  • 刊名:地质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肖序常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zhtb@263.net
  • 卷:26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25114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边缘河流阶地的成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湟水流域二级阶地形成时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湟水流城存在明显的垂直植被带且结构简单,山地高处生长着以云杉为主的森林,谷地则生长以蒿属、藜科为主要类型的草本植被。同时结合该时期相邻地区的孢粉资料并和现代植被特征比较,湟水流域二级阶地的植被显示出冰期的植被特征,阶地冲积物也是在冰期堆积的,河流可能在间冰期下切。气候变化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