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北部直罗组中烃类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李宏涛;蔡春芳;罗晓容;李开开
  • 单位1: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烃类包裹体;色谱—质谱;生物标志物;源岩;鄂尔多斯盆地
  • 起始页:46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编号:2003CB214605)资助
  • 刊名:沉积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编:孙枢
  • 电子信箱:cjxb@ns.lzb.ac.cn
  • 卷:2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71.066243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中烃类包裹体进行镜下观察、描述,利用压碎抽提法对烃类包裹体进行色谱一质谱分析,并与白垩系油苗、三叠系油砂及源岩抽提物进行对比,目的是探讨其来源。包裹体油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29 ααα甾烷20S/(S+R)、C32αβ藿烷22S/(S+R)比值基本达到平衡值,利用甲基菲指数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参数介于0.64%~0.82%之间,显示包裹体中石油烃已接近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参数,ααα20R甾烷百分含量C27>C28<C29,C25/C26三环萜烷、规则甾烷/17αC29-33。藿烷比值显示相对低值,结合伽马蜡烷指数、C35升藿烷指数等参数,综合反映了其来源应为弱氧化-还原环境下的腐殖—腐泥型湖相有机质。参数对比发现,包裹体油与三叠系油砂和三叠系源岩抽提物接近,而与白垩系油砂抽提物相差较远,说明砂岩中包裹体油主要来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