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缓膨高强度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室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唐孝芬;刘玉章;杨立民;魏发林;马涛;马红卫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缓膨颗粒;吸水体膨;强度;深部调剖;转向剂
  • 起始页:494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CNPC国际合作项目“液流转向改善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技术研究”(112001CQ0031)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6
  • 期:04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美国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基于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改善水区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在常规吸水体膨网结构中引入控制吸水速度的高分子网络,形成具备缓膨、高强、性能可调等综合结构的均匀性。静态膨实验表明,缓膨颗粒转向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性,完全吸水膨胀时间大于20d,吸水后弹性模量104Pa以上。远高于常规体膨颗粒类转向剂。填纱管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深部注入性能及吸水体膨封堵性能,可有效克服常规体膨颗粒材料吸水膨胀速度过快、强度较低、进入地层深度有限等不足,为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骤驱)技术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