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太平洋结壳区海山燧石成因研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3
  • 作者:陈建林;马维林;高水土;陶春辉;初凤友;武光海
  • 单位1: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41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太平洋;海山;钻结壳;燧石;成
  • 起始页:53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大洋协会“九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DY-95-08-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06004)。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巢纪平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电子信箱:北京399信箱
  • 卷:2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摘要
燧石成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在深水环境中形成的。通过对燧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硅氧同位素组成特点,并结合区内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研究,认为中太平洋海山燧石是SiO2交代有孔虫灰之产物.其主要特征和分析结果是:石中具有已硅化了的白色斑块,在显微镜下可见其石薄片上的有孔虫化石有些燧石标本的局部处仍残留着有孔虫灰小块体(经鉴定有孔虫属正常海相)。燧石的矿物成分为较纯的低温石英,SiO2 含量高达96%以上。具较高的δ18O值(0.032)和较低的δ30 Si值(0.000 4)。区内裂构造发育,出现多期火山喷发。海山形成地质时代大致在白垩纪—早第三纪,并经历了沉降过程。燧石形成于半深海环境,火山热液作用是SiO2来源的主要渠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