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赵文津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陆动力学;岩石圈;李四光;GGT;INDEPTH
  • 起始页:1113
  • 总页数:9
  •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prog@mail.igcas.ac.cn
  • 网址:http://dqwlxjz.perodicals.net.cn;http://dqwj.chinajournal.net.cn
  • 卷:2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60.6208-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发展的历史、特点和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是从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化之主因》一文开始的,他肯定大陆漂移说的革命意义和不足之处,提倡和坚持了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主张用多学科方法,构造体系的观点对构造运动和变形进行概括,强调要从原理上探究地质作用的发生是否可行等等,这是中国的光荣传统之一.(2)当代天陆动力学的研究是以深部调查为基础,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维演化的探讨,提出它是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地质力学和高温高压实验地质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球成矿作用、地震火山地质灾害发生机制的基础,这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向,且日趋深入和扩大.(3)我国深部调查工作是1958~1962曾融生在柴达木盆地所作地震测深试验开始的,从上世纪80年代扩大了工作规模,并随着国际地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扩大,先后工作在青藏高原,大别山变质岩带,秦岭造山,华南花岗岩区,以及南海新生边缘海盆等地区,现在又转向天山造山带和华北大陆地区(研究大陆减薄与裂解问题。此外,还结合全国地震带,成矿带进行工作,已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重视.(4)工作的主要体会是:如,深部研究要以地壳上地幔为对象,并力求结合实际资源、环境科学问题的探讨,以利于深化认识;要坚持多学科综合应用,特别是加强构造动力学的分析,提高深部探测技术,处理方法和软件水平,重视深源包体采集和研究;大陆深钻应与综合调查紧密结合;要以我为主积极与外国合作,与国际接轨,不能盲目跟“风”,(5)提出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存在“一少”、“二乱”、“三假”、“四霸”的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作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当前更需要我们有“志气”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创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