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纳米硅微晶对于Er离子掺杂的SiO2薄膜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不同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张俊杰;孙甲明;杨阳;张新霞;刘海旭;W.Skorupa;M.Helm
  • 单位1: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铒;电致发光;光致发光;二氧化硅;纳米硅
  • 起始页:135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613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603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NCET-07-0459)
  • 刊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主编:赵新兵
  • 地址:杭州浙江大学材料系
  • 邮编:310027
  • 电子信箱:jmse@ema.zju.edu.cn
  • 卷:27
  • 期:1
  • 期刊索取号:P822.06 448
  • 数据库收录:美国CA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CS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Er和硅离子共注入热氧化SiO2薄膜的方法制备出Er离子掺杂的含纳米硅微晶的SiO2发光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出ITO/SiON/Si-richSiO2:Er/SiMOS结构电致发光器件,比较研究了硅微晶密度的变化对于MOS结构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随着纳米硅微晶的增多,Er离子在1.54μm处的红外光致发光显著增强,显示出纳米硅微晶对Er离子光致发光的敏化作用。相反,对于电致发光来说,增加纳米硅微晶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SiO2薄膜中的电子俘获陷阱,电子在纳米硅微晶之间的隧穿降低了过热电子的数量和平均能量,因而降低了碰撞激发Er离子产生的电致发光效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