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玛尼Ms7.9级地震三维动态模拟及余震解释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张晓亮;陆明勇;江在森;王双绪;祝意青
  • 单位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 出生年:1973
  • 学历:硕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玛尼地震;动应力;应力波动;地震;动应变
  • 起始页:1367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106125)和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青藏块体东北部强震孕育-发生动态过程研究》 联合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 网址:http://www.progeophys.cn
  • 卷:23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60.6208-1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以1997年玛尼地震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再现了玛尼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玛尼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波随时间变化呈明显波动性且随距离衰减,沿断裂带衰减相对慢一些。其波动性是震源区不同相位应力波及一些反射波相互叠加造成的。震源区动应力强烈的波动性使破裂表现“愈合脉冲”特征。(2)玛尼地震与其后几年发生的中强余震关系密切。2001年3月5日在大震西南方向发生Ms6.4级地震、阿尔金断裂西段1999年与2000年的两次中强地震可能均主要是玛尼地震的产物。(3)玛尼地震对昆仑大震孕震区的动应力影响,卸载前产生的动应力变化大约为0.05MPa,其远大于静应力的地震触发阈值,卸载后动应力剧烈波动,上下波动达0.2MPa左右,其大约相当于0.02MPa的静应力,这是静应力触发地震阈值的2倍,揭示玛尼地震很大程度上触发了昆仑大震的提前发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