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波浪作用下海床瞬态剪切破坏深度的计算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刘小丽;贾永刚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1.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74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波浪;海床;瞬态剪切破坏;弹性介质;弹塑性介质
  • 起始页:126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中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JP05007)资助
  • 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5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 主编:管华诗
  • 地址: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
  • 邮编:266003
  • 卷:40
  • 期:7
  • 期刊索取号:P226.066110-1
  • 数据库收录:CA美国《化学文摘》AJ俄罗斯《文摘杂志》 ZR英国《动物学记录》MR美国《数学评论》ZM德国《数学文摘》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
摘要
鉴于弹性本构模型的简便性,目前波浪作用下海床瞬态剪切破坏深度的计算一般都是基于海床的多孔弹性介质模型,这种方法不能考虑塑性单元不平衡应力的重分配,而如果将海床视为多孔理想弹塑性介质进行波浪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分析,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为此,以波浪作用下砂质、粉砂质海床瞬态响应模型为例,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对不同海床计算参数条件下上述2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海床视为多孔理想弹塑性介质时海床瞬态剪切破坏深度大于等于海床为多孔弹性介质时的计算结果;随着海床计算参数的变化,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在砂质、粉砂质海床常见计算参数范围内,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值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