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物活动在吉林东南部寒武纪沉积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常建平,杨吉
  • 单位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51
  • 学历:硕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生物作用;吉林东南部;寒武纪;沉积铜
  • 起始页:33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吉林省科委资助研究项目(94213-5)
  • 刊名:世界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主编:李延栋
  • 邮编:130026
  • 电子信箱:yangyq@cust.jl.cn
  • 卷:20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50.6 165
摘要
吉林东南部寒武纪沉积铜主要为沉积和后期热液改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生物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生物直接成因标志和间接成因迹象在本区都有体现。前者主要表现在由藻类群落形成的有机质胶体和胶团中聚集了大量的黄铜矿和黄铁矿颗粒,草莓状构造即为其典型构造之一。后者则为由生物形成的有机酸在通过红色矿源层时形成可溶性有机铜盐,并运移到适当部位富集起来,形成具一定程度的矿化现象。“圈闭构造”在形成本区这类矿化现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