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甘肃东乡首次发现熊亚科化石——龙担哺乳动物群补充报道之二(英文)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邱占祥;邓涛;王伴月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甘肃东乡;上新世;早第四纪;龙担哺乳动物群;熊亚科;分类
  • 起始页:245
  • 总页数:2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021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ZCX2-YW-120)资助
  • 刊名:古脊椎动物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主编:张弥曼
  • 地址:北京643信箱
  • 邮编:100044
  • 电子信箱:bjs@ivpp.ac.cn
  • 卷:47
  • 期:04
  • 期刊索取号:P560.66161
摘要
2006年作者在和政县发现了两件产自东乡龙担动物群的熊类化石:一完整下颌(HMV1422)和一个咬合在一起的头骨及下颌(HMV1454)。熊类系龙担哺乳动物群中未曾描述过的新成员。这两件标本虽然有少许不同,但都和李亦征(1993)所记述的沂南熊Ursus(Protarctos)yinanensis十分接近,而被归入该种。该种修订后的鉴别特征是:头骨长头型,头长接近中等大小的现生黑熊,头骨最大宽约为最大长的一半;矢状嵴长,约为顶长的1/3;眶下孔与眼眶前缘相距近,两者均在M1上方;颧骨前端仅组成眼眶下缘,其后端止于关节窝前缘水平;硬腭短,齿列之后的腭长小于P4长的1.5倍或M2长的3/4。前臼齿数目全;P4原尖小,位于裂凹正内方;M1短长方形,宽/长~80%;M2跟座中长,M2宽/长56%~58%;M2长/M1长133%~153%。m1无前下后尖及前下内尖,分隔下三角座和跟座的横沟窄(前后),横沟中没有明显的嵴和沟;m2短于m1,其前、后接近等宽。与U.boeckhi相比,P4相对更小;臼齿相对更窄长;M1不呈五边形;M2跟座更大;m1横沟短,V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