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张庆松;李利平;李术才;丁万涛;洪卫良
  • 单位1: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70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分岔隧道;小间距;爆破监测;动力特性;频谱分析
  • 起始页:265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50539080);面上项目(No.50574053;50744044)资助。
  • 刊名:岩土力学
  • 是否内版:是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编:白世伟
  •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yulx@whrsm.ac.cn
  • 网址://ytlx.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478.0635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文摘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及其围岩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进行论述,重点研究了小间距隧道中隔墙及爆破掌子面的震动特性及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中墙迎爆侧为振速峰值区,以水平径向振速最大,且沿着中墙走向呈现规律性变化;(2)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为强烈,其震动强度是扩槽眼和周边眼的2倍左右;(3)衬砌振速主振频率主要分布在低频段,以20.95Hz为集中频段,高频地震波衰减极快;(4)同一测试断面中最大振速峰值出现在拱顶和边墙中部位置的概率最大,且大小比较接近,爆破掌子面附近的振速不适合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受爆破夹制及自由面的影响较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