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沉积前古地貌对油藏成藏的有利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子午岭地区下侏罗统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赵敏;王多云;刘军锋;孟祥宏;李树同;焦健
  • 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子午岭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恢复;印模法;成藏分析
  • 起始页:476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专题(编号:2008ZX05001-004-04)资助.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天然气地球科学》编辑部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http://www.nggs.ac.cn
  • 卷:21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54.06125-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根据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运用印模法(延9段十延10段十富县组的地层总厚度)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午岭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地貌形态丰富多样,主要为高地、斜坡、冲沟、粱地和河谷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油藏、延9油藏和延8油藏的有利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斜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以及坡咀、沟间梁和残丘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