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比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恒鹏;金洋;李燕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人工降雨;氮素流失;太湖流域;地表径流;壤中流
  • 起始页:6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1056);“973”计划课题(2002CB412310);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W-08-1)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邵明安
  • 卷:22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数据库收录:被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本学科权威性文摘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选择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为试验地点,采用3次重复人工暴雨试验方法,研究暴雨径流过程中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地表径流水相TN平均浓度为12.41mg/L,壤中流水相TN平均浓度低于地表径流约50.65%。地表径流氮素流失以PN为主,DN和PN的流失量比为1∶2.65,壤中流氮素流失以DN为主,DN和PN流失量比为2∶1。整个暴雨径流过程中氮素流失以地表径流为主,占总流失量的81.66%,壤中流氮素流失量相对较少,仅占氮素总流失量的18.34%。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量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土壤的水分下渗滤过机制对氮素具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对PN的削减作用尤为明显,可达70%以上。在流域产汇流过程中,充分发挥洼地和高透水地段对地表径流的蓄渗功能,对面源营养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