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旋回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学杰;刘坚;陈芳;张欣
  • 单位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碳酸盐旋回;晚更新世;南海
  • 起始页:43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7CB41170504)资助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 主编:韩家懋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44
  • 电子信箱:dsj@mail.igcas.ac.cn;dsjs@mail.igcas.ac.cn
  • 卷:28
  • 期:03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碳酸盐的相对含量是深海沉积物最直观的特征变量,也是最重要的古环境信息来源。南海晚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旋回已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已总结出溶跃面以上均为“大西洋旋回”,溶跃面以下为“太平洋旋回”。但经过大量的柱状样研究后发现,也有不少的“例外”,溶跃面以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西洋旋回”特征,尤其在南海东北部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和琼东南海域。这些“例外”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表明其不是个别现象。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冰期一间冰期陆源物质的供给量的变化所致。南海北部海域,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中区碳酸盐分布具有典型的“大西洋旋回”,东区基本没有旋回性,西区总体有一定的旋回特征,但不够典型,且越接近海南岛,旋回特征越差。这主要是由于中区陆架宽、陆坡相对较缓,在冰期旋回中陆源物质供给量的变化明显。东区主要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台湾岛,而台西南岛架很窄,在冰期旋回中,陆源物质的供给量变化可能不大。西区,越靠近海南岛,海南岛的物源影响越大,而海南岛西南的岛架比华南的陆架也明显窄得多,而且华南与海南两个不同的物源,可能使琼东南的碳酸盐变得更复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