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英国石油公司和皇家荷兰壳牌并购策略对比及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借鉴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邓景澜;徐腾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BP;壳牌;并购策略;原油;天然气;储量替代率;储产量
  • 起始页:7
  • 总页数:5
  • 刊名:中外能源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9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
  • 主编:鲍云樵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甲88号
  • 邮编:100011
  • 电子信箱:zhongwny@163.com
  • 卷:15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830.6 141-5
  • 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行业展开了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浪潮,英国石油公司(BP)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并购策略。BP采取了积极进取的并购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其中与阿莫科、阿科的两次合并奠定了BP跻身三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BP原油和天然气的储产量。而壳牌拒绝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只是进行了一些中小规模的并购,且在上游领域的大手笔并购方面一直置身事外。壳牌对并购采取保守消极态度的根本原因是其独特的双重所有权结构,此外,对油价走势的错误估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迥异的并购策略最终决定了两家公司在21世纪头10年中不同的发展轨迹。BP不仅站稳了全球三大跨国石油公司的位置,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储量替代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并且于2009年底已经在基本纯收入、营业收入、日均产能三大核心指标上全面压倒壳牌。中国的石油企业要想实现从国家石油公司到跨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转变,也必须借助并购的力量,并购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并购部门,所进行的并购活动也应该是战略驱动型并购,而且并购目标可以适当向天然气领域倾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