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新近纪以来的右行走滑运动及其构造变换研究——以青川断裂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樊春;王二七;王刚;王世锋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6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青川断裂;右行走滑;构造变换;晚新近纪;四川龙门山
  • 起始页:417
  • 总页数:17
  • 经费资助:国家“973”计划项目(编号:2002CB412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020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60400499)资助。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钟大赉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3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构成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重要构造边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新生代晚期,除了存在逆冲推覆之外,龙门山的中段和南段还发生了明显的右行走滑活动。对龙门山北段的青川断裂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断裂具有明显的右行走滑特征,沿断裂发育大量不同规模的水系位错,其中嘉陵江水系位错规模最大,据此可确定青川断裂的最大位移量为17km。进一步的野外工作证实断裂的走滑位移在尾端发生构造变换,位于断裂南西端的轿子顶穹隆是叠加构造,吸收了青川断裂的部分位移量;位于断裂北东端的汉中盆地则是处于伸展应力环境下的断陷盆地,吸收了其大部分位移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