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河油田混源油地球化学及多元数理统计学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陶国亮;秦建中;腾格尔;张美珍;付小东;楼章华
  • 单位1: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系
  • 单位2:中石化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混源油;多元数理统计学;交替最小二乘算法;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 起始页:527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生烃条件与生烃史分析”(2005CB422102);中石化科技部项目“海相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定量技术及应用研究”(P07018)联合资助
  • 刊名:高校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5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 主编:王德滋
  •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 邮编:210093
  • 电子信箱:gxdzh@nju.edu.cn
  • 网址:http://geology.nju.edu.cn/
  • 卷:1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6 454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聚集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定量研究混源油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原油普遍混源,并表现出多期充注特征,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因此目前原油中的轻烃、链状烃、规则甾烷等生物标志物主要反映的是后期充注原油的特征,不能很好地指示早期充注原油。据此,选择受生物降解影响相对较小的三环萜烷和藿烷定量数据,采用多元数理统计学交替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了原油成因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4个端元,其中端元1和2可能主要代表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贡献,而端元3和4则可能主要代表了寒武系烃源岩的贡献。塔河主体区以寒武系原油聚集为主,而外围地区则以中上奥陶统原油聚集为主,并且在整个塔河油田,总体上以寒武系原油的贡献比例相对最高。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地球化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