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径流、潮流和风浪共同作用下近岸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探讨——以杭州湾和长江口交汇处的南汇嘴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郜昂;赵华云;杨世伦;戴仕宝;陈沈良;李鹏
  • 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悬沙浓度(SSC);杭州湾;小波分析;相关分析
  • 起始页:4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来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口门区冲淤调整的初步研究(40576043);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高浊度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PCSIRT0427);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时间尺度河[]近岸环境演变及其对河口过程的响应(2002CB412407)
  • 刊名:海洋科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编:袁业立
  • 地址:青岛市高新技术区仙霞岭路6号
  • 邮编:266061
  • 电子信箱:hbhh@chinajournal.net.cn
  • 卷:26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6.067627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根据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口门交汇处一固定观测点表层每日取样的悬沙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潮差、潮位、风向风速以及长江大通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利用Spss、MatLab分析软件,采用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大、小潮和季节性变化,变化周期分别为14.7d和368d,平均而言,大潮为小潮的2.96倍,冬季为夏季的2倍;2)平均大、小潮半月周期中日悬沙浓度与同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与前1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前2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反映潮差变化对悬沙浓度的影响有1~2d的滞后效应;3)月均悬沙浓度与长江大通站的月均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尤其与流量滞后19d的相关性最好。研究区日悬沙浓度变化主要为大、小潮和季节性周期变化,前者受潮动力引起的泥沙沉降—再悬浮控制,后者受径流冲淡作用、海平面高度、潮差、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控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