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马良;徐仁扣
  • 单位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水稻土;种植年限;土壤性质
  • 起始页:560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KZCX2-YW-Q10-3);创新前沿领域项目(ISSASIP0711)资助。
  • 刊名:土壤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编:赵其国
  • 电子信箱:soils@issas.ac.cn
  • 网址:http://soils.issas.ac.cn
  • 卷:4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1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以江两省余江县不同种植年限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随时间变化趋势:选择耕种7、22和80年的土壤剖面,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不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种稻导致土壤pH升高,但主要发生在种稻的前7年,7~80年间土壤pH变化不大。土壤CEC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7年达到最大,然后随种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随种稻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种稻后土壤氧化铁的活化度高于母土早地红壤。对7年和80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低于底层土壤,说明铁在剖面中存在淋溶迁移。7年和22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高于底层土壤,但对80年水稻土,土壤无定形氧化铁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