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李勇;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
  • 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硕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旱作水稻;大麦生长;土壤氮素;氮素利用率
  • 起始页:11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1758/R0)资助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昭明安
  • 电子信箱:journal@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iswc.ac.cn http://www.periodicals.com.cn
  • 卷:2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覆盖旱作栽培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后茬大麦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且硝态氮、铵态氮从表层(0~20cm)到底层(60~80cm)依次降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处理都表现出0~40cm土层氮素表观盈余,水作、盖草和裸露处理后茬分别比覆膜处理后茬高40.5%,39.5%和36.1%。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处理后茬最高,分别比水作后茬和裸露后茬增加837kg/hm2和251kg/hm2。后茬大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最高。覆膜、盖草和裸露旱作水稻后茬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水作稻后茬大麦高16.1%,17.5%和13.8%。土壤氮素转化和大麦产量均表明,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大麦轮作是一种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