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秦岭大巴山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规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雒昆利;徐立荣;向连华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生年:1959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所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南秦岭大巴山;硒;水;下寒武统;早古生代地层
  • 起始页:389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973)(编号G1999022212-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专项基金(编号SJIOG-AOO-01),煤炭工业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基金(编号2300213)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view@public.bta.net.cn
  • 卷:76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3141
摘要
地处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的紫阳县是我国著名的富硒区。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区几条主要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区地层和岩石的含硒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与含水层及其流域分布的岩石特征、岩石的含硒量及其硒的淋失率等密切相关。其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为0.05~15μg/L。其中泉水的含硒量为0.1~1.9μg/L,井水的含硒量为0.05~15μg/L,河流的含硒量为0.3~0.7μg/L。本区含硒量最高的水体为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质板岩分布区汇水侧的井水,其含量为2~5μg/L。富硒而淋失率低、但淋失量高的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分布区的泉水和井水的含硒量高,是今后大巴山紫阳县潜在的富硒矿泉水的寻找和开发的方向。含硒量低的志留纪砂岩和粉砂岩、奥陶纪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中、晚寒武世灰岩和砾屑灰岩分布区的泉水和井水的含硒量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