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超固结土层垂向形变机理及临界水位控沉分析——以西安南郊钻孔土样研究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赵慧;钱会;彭建兵
  • 单位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76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超固结土层;形变机理;超固结应力;临界水位;控沉;西安南郊
  • 起始页:124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411300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34021)
  • 刊名:中国地质灾害共防治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主编:张咸恭
  • 地址:北京海淀区大慧寺20号
  • 邮编:100081
  • 电子信箱:zgdh@chinajournal.net.cn;zgdh@mail.cugem.gov.cn
  • 网址://zgdh.chinajournal.net.cn;//zgdzzhyfzxb.periodicals.net.cn
  • 卷:19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484.06208
  • 数据库收录: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摘要
超固结地层发生地面沉降需要一个大于超固结应力的起始附加应力来驱动。依据有效应力原则,临界水位与超固结应力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超固结地层垂向形变机理亦可通过临界水位描述为:当人为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起始水位降深大于临界水位时,地面沉降将明显发生。西安南郊地质技校钻孔埋深100~300m内土样试验资料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层普遍呈现超固结特性;第一、二承压含水组的临界水位值分别为63.44m及73.76m;将“临界水位”作为控制地面沉降与最大限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的主控指标来考虑,是地面沉降的有效防治措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