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黑龙江东宁县金厂金矿围岩蚀变和成矿年代学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真真;李胜荣;张华锋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质学;围岩蚀变;绢云母Rb-Sr年龄;斑岩型金矿;金厂金矿
  • 起始页:83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本研究得到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0811011)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卷:28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摘要
金厂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显生宙兴蒙造山带东端,隶属松辽地块。由于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时代和深入的热液蚀变研究,导致前人对该矿床的类型存在不同认识。为深入认识该矿床的类型和形成时代,文章对矿区18#矿体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分带和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和垂向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从底部到顶部分别发育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该分带现象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垂向蚀变分带特征一致,暗示该矿床应为斑岩型;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中的绢云母单颗粒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分别为(107±5)Ma和(110±3)Ma,表明成矿时代发生在110 Ma左右。这与花岗斑岩脉中锆石获得的(113±2)Ma的U-Pb年龄一致,进一步支持该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金矿的结论。根据目前矿区矿体剥蚀情况来看,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