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袁顺达;彭建堂;李向前;彭麒麟;符亚洲;沈能平;张东亮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方解石;C、O、Sr同位素;成矿流体;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
  • 起始页:1522
  • 总页数:9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2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对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晚两期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C、O、Sr伺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方解石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 CPDB(-5.4‰~-1.4‰)、δ18 Osxow( +6.1‰~+13.9‰)和较高的87Sr/86 Sr值(0. 7101~0.7230);而成矿晚期方解石则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 CPDB (+0.2‰~+0.6‰)、δ18 Osxow( +19.4‰~+21.5‰)和较低的87Sr/86 Sr值(0.7101)。分析认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岩浆热液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成矿流体中的碳源于岩浆碳和海相碳酸盐岩;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方解石为成矿溶液发生0. 05~0.1摩尔分数的CO2去气作用的产物。而成矿晚期方解石主要为矿区碳酸盐岩低温淋滤的产物,流体中的碳主要源于矿区碳酸盐岩围岩。成矿流体中的Sr源于矿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岩浆来源的Sr逐渐减少,而碳酸盐岩围岩提供的Sr比例不断增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