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田蜜;施炜;李建华;渠洪杰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84
  • 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江汉盆地;断陷带;晚白垩世;构造变形;构造应力场
  • 起始页:159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本文为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项目(编号SinoProbe-08-01);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编号DZLXJK200715)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4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3
摘要
江汉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陷带,其形成与演化对盆地油气聚集至关重要。本文以远安和南漳断陷带为重点,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断裂变形测量,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建立了盆地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变形叠加特征研究,将断陷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①晚白垩世—古近纪,受NEE—SWW向引张作用,江汉盆地内部发生断陷;②古近纪末期,断陷盆地遭受近E—W向挤压作用而发生构造反转;③新近纪,先后受NE—SW向引张和NW—SE向引张作用,断陷带再次伸展沉降;④新近纪末期,在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下,断陷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探讨江汉盆地后期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改造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