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田休闲期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防风效应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刘目兴;刘连友;王静爱;严平;杨秀春;祁兴芬;宋阳;胡霞
  • 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风速脉动;土壤风蚀
  • 起始页:46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毛乌素沙地生物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靖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展计划(2006CB4005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53026)共同资助
  • 刊名:中国沙漠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编:王涛
  •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CAIedit@ns.lzb.ac.cn
  • 网址:http://ZGSS.chinajournal.net.cn
  • 卷:27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1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核心期刊
摘要
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必要措施。通过野外试验,对深松、浅耕、翻耕覆盖、免耕油菜低茬和高茬、免耕小麦低茬和高茬等7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和传统翻耕、草地两种对照下0~4m的风流场进行了观测,对各种下垫面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度、风速绝对脉动强度和相对脉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风的侵蚀力,防治土壤风蚀的机制不同。留茬主要通过增加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速度,利用作物残茬和秸秆等粗糙元分解风对地表的剪切应力,降低风蚀强度。而深松、浅耕、翻耕覆盖等措施在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摩阻速度上效果不如留茬,但近地表0.05m处风速脉动较弱,相同风速下对地表的剪切应力较小,土壤风蚀速率降低。此外,作物残茬、秸秆和牧草等粗糙元的高度、密度及直立性均对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度及风速脉动有一定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