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蒋有录;谭丽娟;荣启宏;宋建勇
  • 单位1: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59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系统;划分方法;油气聚集;油气运移;东营凹陷
  • 起始页:12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部分成果
  • 刊名:石油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
  • 创刊时间:1959
  • 主办单位:石油大学
  • 主编:陈淑娴
  •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
  • 电子信箱:Journal@mail.hdpu.edu.cn
  • 卷:26
  • 期:06
  • 期刊索取号:P452.06693
  • 数据库收录:本刊被列入以下国际重要检索刊源数据库美国(工程索引)(El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日本《科学技术文放速报》(CBST)美国《石油文摘》(PA)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一正理庄一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一梁家楼和北部小营一平方王等4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