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苏溧水观山高硫型铜铅金矿床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梁业恒;孙晓明;翟伟;马春;吴志强;丁存根;王堂喜
  • 单位1:中山大学 海洋学院
  • 单位2: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系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40Ar/39Ar定年;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观山铜铅金矿;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
  • 起始页:143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委托研究项目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 刊名:高校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5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 主编:王德滋
  •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 邮编:210093
  • 电子信箱:gxdzh@nju.edu.cn
  • 网址:http://geology.nju.edu.cn/
  • 卷:16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6 454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位于江苏溧水盆地的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一直缺少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对观山矿床近矿围岩绢云母化粗安斑岩中的2件绢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定年,得到的年龄分别为(120.8±1.0)Ma和(116.0±1.3)Ma,显示观山铜铅金矿形成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时期。距今125Ma~115Ma,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处于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包括溧水火山盆地在内的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溧水盆地在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深部岩浆上涌,形成浅部岩浆房。在热动力的驱动下,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水不断与大气降水混合,在近地表形成与粗安斑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