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口盆地坳陷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姜华;王华;肖军;林正良;吕学菊;蔡佳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江口盆地;坳陷;构造演化史;反转构造;构造样式;油气成藏
  • 起始页:372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702023)资助。
  • 刊名:石油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主编:杨茁
  • 电子信箱:syxb3@cnpc.com.cn syxb2@cnpc.com.cn syxb1@cnpc.com.cn
  • 卷:29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50.66167
  • 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石油文摘》(PA)、《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内外20多种重要的数据库和检查系统收录
摘要
分析了坳陷反转构造的演化史及沉积填充特征,识别出了该区域反转构造的样式,研究了其成藏条件。按剖面组合样式可将该区域内的反转构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断层相关型和挠曲褶皱型。断层相关型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又可划分为下正上盖亚型和下正上逆亚型;按照褶皱的形成机制,可以将挠曲褶皱型划分为前峰后谷亚型和前谷后峰亚型。不同的反转样式对油气聚集成藏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下正上盖亚型对油气聚集成藏最为有利。以文昌19-1油气构造为典型实例,对其成藏模式进行的研究表明,晚期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改造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