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拱坝振动台地震破坏试验研究及数值仿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范书立;陈健云;王建涌;钟红
  • 单位1: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水利工程;高拱坝;振动台试验;动力破坏;数值仿真
  • 起始页:467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510018,50679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6一0270)
  • 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学与工程学会
  • 地址:上海市
  • 邮编:200092
  • 卷:28
  • 期:03
  • 期刊索取号:P478.066357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EI核心收录期刊
摘要
以大岗山拱坝模型的动力破坏试验为基础,从试验和数值计算角度,对整体拱坝动力特性、薄弱部位、破坏形态以及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和混凝土性能相似的脆性模型材料,通过逐级加载的方式在振动台上对整体拱坝进行从弹性到破坏整个过程的模型试验,分析坝体动态特性、加速度和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弹脆性损伤模型对混凝土拱坝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探讨拱坝动力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和对原型进行的数值模拟所得到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都较为接近。在顺河向地震作用下,顶拱的坝中部位为地震应力最高的区域,是坝体薄弱的部位,整体拱坝首先在该位置出现裂纹,其次是顶拱距左右两岸1/4拱圈处。在强震作用下,拱向和梁向裂缝贯穿上下游,将导致拱顶中部的混凝土脱离坝体,丧失壅水功能。试验和计算结果相互印证,可呈现高拱坝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确定抗震薄弱环节,为混凝土高坝的抗震功能设计提供基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