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观点”的提出与应用分析——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探索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刘德长叶发旺;杨旭;赵英俊;伊丕源
  • 单位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38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铀资源勘查;遥感信息延伸研究;成矿理论
  • 起始页:45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9140720105)。
  • 刊名: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编:陈述彭
  • 地址:北京大屯路甲11号
  • 邮编:100101
  • 电子信箱:dqxxkx@igsnrr.ac.cn
  • 网址:http://www.dqxxkx.cn
  • 卷:1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626.06 208-1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铀矿床(含矿化集中区)进行了遥感研究,发现其成矿环境与断块隆起(断隆构造)密切相关。鉴此,与重力、航磁、航放、地震探矿等物化探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注入铀矿地质专业知识,使信息转化为新的认识,提出了中国克拉通盆地铀矿“断块成矿的理论”和“断隆成矿的观点”,并强调围绕断隆构造及其边缘是这类盆地区域找矿的主要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探索了陈述彭院士倡导的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理念。这一理念指明了遥感技术深度开发与深化应用的方向。实践表明,首先,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信息综合和技术集成,对遥感的发现进行延伸研究,并注入专业知识,使数字和信息转化为创新知识,来指导实践和决策。这是将遥感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途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